第一期
您当前的位置: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6-06  15:35:43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衡政办字〔20221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15

 

 

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型行业,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撑。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两翼、两区、三群、六带”战略格局和发展布局,以雄安新区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发展的战略构想已提上全省工作日程,衡水交通运输业将迎来建设和发展的黄金期。为推动衡水市“十四五”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谱写交通强国衡水新篇章,推进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城,依据《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河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212025年)。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部与沧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相连,北部同保定市和沧州市交界。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衡水市已基本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河北省陆路交通网络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积极对接雄安新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把衡水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铁路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547公里,其中运营铁路4条共445公里,铁路专用线19条共102公里。相比“十二五”末,全市铁路通车里程增加91公里,铁路密度面积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不计专用线),位居全省前列。

公路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9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5公里、一级公路481公里、二级公路1362公里、三级公路971公里、四级公路10816公里。相比“十二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增加1401公里,公路密度人口达到30.5公里/万人,公路密度面积达到15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3位。

“十三五”期间,全市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约102亿元。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个,建设里程52.6公里,完成投资52亿元;普通干线公路建设项目10个,建设里程316公里,总投资56.6亿元,完成投资29.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00公里,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美收官,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冀州区、枣强县、故城县、阜城县、安平县、景县、武邑县7个县(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初步建成“三纬五经一联络线”董子故里文化旅游道路及“一快一慢多联”大运河文化带旅游道路等旅游支线项目。

客货、场站: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汽车等级站113个,客运企业6家,客运线路122条,营运客车483辆。规模以上(50辆以上)普通货运企业126家,普货车辆共计46759辆,危货企业14家,危货车辆共计916辆。累计客运量4780.97万人,客运周转量401102.51万人公里,货运量25189.82万吨,货运周转量12111638.51万吨公里。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深州市汽车客运站1个,完成投资4145.4万元。

城市绿色货运:我市坚持“生态衡水、绿色配送”发展理念,积极申请开展全国第一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的联动机制,统筹谋划、科学安排、协同发力,经过近两年时间,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成功。

城乡客运:我市被命名为首批“河北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自2016年以来,市主城区连续6年推行取暖季城市公交免费乘坐政策,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110条,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96条,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行率达86.4%

民航方面:“十三五”期间,启动衡水机场项目前期方案研究工作;衡水桃城通用机场被国家民航总局备案审批为B类跑道型通用机场;饶阳通用机场已经由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出具机场场址审核意见。

(二)交通区位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6轴、7廊、8通道”交通网主骨架。衡水市位于南北向京津冀—粤港澳主轴(北京经雄安、衡水、阜阳、九江、赣州至香港)和东西向京藏走廊(青岛经济南、太原、银川、西宁至拉萨)交汇处。

《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立构建“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衡水市位于纵向京九通道、横向青银通道交汇处,并被定位为全省7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国家和省级规划中南北向主轴和东西向通道在衡水市形成“黄金十字交叉”,同时石济客专建成通车,石德、京九两条铁路及大广、黄石两条高速贯穿境内,规划建设的雄商高铁、石衡沧港城际及邯港高速衡水段、石衡高速、京德高速与境内的普通干线公路即将组成日趋科学的交通网络,衡水市综合立体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三)问题与形势

1.存在问题

一是既有全市区域网、城际圈网、都市圈网、主城区网等“四网”之间的优化、衔接特别是对新型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尚需增强,亟需在畅通国、省综合运输大通道及畅通城乡交通融合网络上下功夫;二是资源要素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亟需研究当前项目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政策、新机遇,探索拓宽行业投融资新渠道,最大限度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不足问题;三是交通领域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及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手段需进一步完善,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形势分析

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划南北向京津冀—粤港澳主轴和东西向京藏走廊的黄金十字交汇处,雄商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交汇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雄安新区正南方的第一个设区市,衡水市与雄安新区及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四大都市形成1小时通勤圈迫在眉睫;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微中心、冀中南特色化服务示范区、雄安新区专业化产业承接地,特别是随着衡水国际陆港、雄商高铁衡水南站片区建设的有序有力推进,衡水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京南现代物流基地的位置越发凸显;随着京德高速、邯港高速、衡德高速改扩建、石衡高速及S236G338S333—蠡县—安新—容城等一批重要干线公路通道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的突破性进展,衡水交通运输业将迎来建设和发展的黄金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发展定位,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综合立体发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积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打造“六个新衡水”,开创衡水人民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开放发展。服务全面推进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构建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协调融合,和谐惠民。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运输网络,提升组合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坚持系统观念,优化网络布局,创新运输组织,调整运输结构,推进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优化存量资源,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效率,强化服务经济产业发展能力。

绿色低碳,安全智能。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监管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提升交通运输高品质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贯彻“交通强国”战略,畅通国、省综合运输大通道,更好服务提升京津冀节点城市地位;畅通城乡交通融合网络,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进京南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更好服务扩大内需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交通运输高品质发展,更好服务建设“六个新衡水”。

2025年,全市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取得新成效,“两纵、四横”铁路网、“一环、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两环、八纵、八横、九联”普通干线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机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进一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高效。预计全市铁路总里程突破625公里,其中运营铁路达到523公里,铁路密度面积达到5.9公里/百平方公里(不计专用线),公路里程突破14400公里,公路密度面积达到163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域陆路交通网络位居全省前茅,通用机场达到2个。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表

指标名称

2020

2025

属性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1

铁路总里程(公里)

547

625

预期性

其中运营铁路(公里)

445

523

预期性

铁路密度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5

5.9

预期性

2

公路总里程(公里)

13965

14400

预期性

其中高速公路(公里)

335

422

预期性

公路密度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158

163

预期性

3

通用机场(个)

1

2

预期性

运输服务

品质不断提升

4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97

100

预期性


5

*县(市、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

55

90

预期性

6

*邮政服务行政村直邮率(%)


100

预期性

7

*快递服务行政村通达率(%)


100

预期性

8

普通干线公路技术状况(MQI)优良路率(%)

85

95

预期性

9

*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优良中等路率(%)

83

85

预期性

绿色安全

发展成效显著

10

*交通运输二氧化碳(CO2)排放强度下降率(%)


5

预期性

11

*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


12

约束性

 

   *为国、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标。

(四)远景目标展望

2035年,基本建成高效畅达的综合快速通道网、便捷通畅的普通干线网、覆盖全域的“四好农村路”网和公共交通网,全市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511出行交通圈”(主城区组团区域之间0.5小时连通、主城区到县城1小时到达、主城区到周边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和融入“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两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三、主要任务

立足衡水“三城两基地”战略定位,支撑保障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推动“两个畅通”,加速“两个推进”,倾力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京南现代物流基地。

(一)畅通国、省综合运输大通道,更好服务提升京津冀节点城市地位

以铁路、高速公路为基础,航空为辅助,畅通国、省综合运输大通道,进一步提升衡水节点城市地位。纵向京九通道通过京九铁路、雄商高铁、大广高速、京德高速形成“两铁两高”综合运输通道;横向青银通道通过石衡沧港城际、石德铁路、石济客专、邯黄铁路、黄石高速、石衡高速—衡德高速、邢衡高速—邯港高速形成“四铁三高”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建设、推进石衡沧港城际、雄商高铁、邯港高速衡水段、衡德高速改扩建、石衡高速、京德高速等重点项目,尽快畅通完善国、省运输大通道。

1.打造高效的轨道网

优化轨道交通网络,加快铁路网建设,重点推进便捷高效的客运铁路网络建设,将衡水至周边相邻城市间的城际铁路出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不断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运输方式的转变。加快构建“两纵(京九铁路、雄商高铁)、四横(石衡沧港城际、石济客专、石德铁路、邯黄铁路)”铁路网。

“两纵、四横”铁路网

简称

序号

路线名称

里程(km)

技术标准

衡水市境内车站

备注

两纵

1

京九铁路

136

双线

饶阳、深州、邢家村、衡水西、衡水、大葛村、枣强、大营

已建成

2

雄商高铁

116

双线

深州东、衡水南、枣强南

北上雄安、北京,南下广州的快速通道

四横

1

石衡沧港城际

78

双线

衡水北、武邑、阜城南

实现石家庄、衡水、沧州三地的快速联通,在建

2

石济客专

91

双线

衡水北、景州

已建成

3

石德铁路

90

双线

王家井、前磨头、贡家台、

衡水站、清凉店、龙华、王瞳

已建成

4

邯黄铁路

128

双线

孙家庄、冀州、枣强西、流常、衡水东、审坡、阜城、古城、

崔家庙、霞口

已建成,现为单线


里程合计

639


加上铁路专用线102公里后合计741公里

 

专栏1  “十四五”期间铁路规划建设任务

 

建成石衡沧港城际铁路衡水段,建设里程78公里,总投资约115亿元;开工建设雄商高铁衡水段,总里程116公里,总投资约177亿元;谋划研究衡水至潢川铁路。

 

2.打造快捷的高速公路网

市主城区120公里高速外环已围合贯通。为全面提升高速路网覆盖广度、深度及通道容量,实现与周边省市、市域内县县高速连通,加速构建“一环(大广高速、邢衡高速、衡水绕城高速)、两纵(大广高速、京德高速)、三横(黄石高速、石衡—衡德高速、邢衡—邯港高速)”高速公路网。

“一环、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网

简称

序号

路线名称

行政等级

主要控制点

里程(公里)

备注

环线

1

大广高速—邢衡高速—衡水绕城高速公路

国高/省高

桃城区、冀州区、枣强县

120100

已建成

纵线

1

大广高速公路

国高

饶阳县、深州市、桃城区、枣强县、冀州区

132

已建成


2

京德高速公路

国高

阜城县、景县、故城县

74

衡水东部南北向高速公路,青兰以南段27公里已建成,以北未实施

横线

1

黄石高速公路

国高

深州市、榆科镇、武强县

55

已建成


2

石衡—衡德高速公路

省高

深州市、桃城区、

武邑县、枣强、景县

72

衡水中部东西向高速公路,其中衡德高速已建成,石衡高速即将实施


3

邢衡—邯港高速公路

省高

冀州区、桃城区、武邑县、阜城县、景县

116

联通邢台、黄骅港的高速,邢衡高速已建成,邯港高速在建

合计

实际里程:469公里

 

注:()内为重复里程。

 

专栏2  “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任务

 

    建成邯港高速公路衡水段,总里程63公里,总投资约74亿元;完成衡德高速公路改扩建,总里程约61公里,总投资约45亿元;配合建成石衡高速公路衡水段,总里程约24公里,总投资约26亿元;配合完成京德高速公路二期衡水段项目前期工作,总里程约47公里,总投资约89亿元。

 

3.打造协同的航空网

立足全省“一枢十一支多点”民航机场布局,加快推进衡水机场布局,建成饶阳通用机场,依托机场发展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和产业。

专栏3  “十四五”期间航空规划建设任务

 

推进衡水机场布局工作,建成饶阳通用机场。

 

(二)畅通城乡交通融合网络,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完善提升市域普通干线公路网,扩大“四好农村路”覆盖率,构建覆盖全域的公共交通网,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动联程运输,服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1.打造畅达快捷的普通干线公路网

加大既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建及新增路线联网建设力度,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提高国道干线公路等级,加快重要省道干线公路建设;重点乡镇、产业园区、2A及以上旅游景区、场站枢纽等全部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系统性推进经济欠发达区域路网建设,推进过境城区国省干线公路绕城改线,顺畅衔接城市干道,构建“两环、八纵、八横、九联”普通干线公路网。

“两环、八纵、八横、九联”普通干线公路网

简称

序号

路线名称

主要控制点

里程

(公里)

功能

两环

1

衡水环线

桃城区

2718

桃城区环城路

2

衡水近期外环

桃城区—武邑县—枣强县—冀州区—深州市

116

主城区环线

八纵

1

邯港高速公路刘集连接线

阜城县安陵镇—崔庙镇—王集乡

30

衡水东端南北纵线

2

S224—G340

阜城县建桥镇—景县县城—故城县城—建国镇

120

衡水东部连接阜城县、景县、故城县的南北贯通通道

3

S538—G339—S230

阜城县城—景县县城—留智庙镇

54

连接阜城县、景县与德州市的重要通道

4

S230—S539

武强县城—武邑县城—清凉店镇—枣强县城

713

连接武强县、武邑县、枣强县的重要通道

5

G106

武邑县韩庄镇—武邑县城—桃城区—冀州区—周村镇

97

衡水通往北京市、雄安新区、广州市的重要通道

6

G240—S229

饶阳县城—桃城区—枣强县城—大营镇

1665.6

衡水中部南北贯通的重要干线,是通往保定市、雄安新区、邢台市的南北大通道

7

S236温仁—北漳淮

安平县城—深州市城区—桃城区赵圈镇—冀州区北漳淮乡

116

衡水西部南北向通往保定市的干线公路,连接市内安平县、深州市、冀州区

8

G230

冀州区西王镇

7

衡水西端南北纵线

八横

1

G338

武强县城—饶阳县城—安平县

806

衡水北部东西向对外通道,西至石家庄市,东联沧州市

2

G307

武强县城—深州市区

57

石家庄市、衡水市、沧州市间联系的重要干线,晋煤东运的通道之一

3

S337香坊—平山

阜城县码头镇—阜城县城—武邑县城—桃城区—深州市王家井镇

112

衡水中部东西向重要干线,东联沧州市,西去石家庄市

八横

4

S339德州—南峪

景县王瞳镇—武邑县清凉店镇—桃城区—赵圈镇

90

衡水东西向的主要干线通道,东联德州市,西去石家庄市

5

S340德州—嶂石岩

故城县里老乡—枣强县城—冀州区

908.5

衡水中南部的联系石家庄市、山东省的东西向通道,途经董子故里、肖张镇、衡水湖等多处旅游景点

6

G240—G339

故城县城—枣强县—冀州区—码头李镇

9626

衡水南部的东西交通干线,晋煤东运主要通道之一,连接冀州区、枣强县、故城县

7

G339—S338

景县县城—枣强县城—张秀屯乡

9710

联系景县、枣强的重要通道,也是景县去往邢台市的主要干线公路

8

S341德州—昔阳

故城县夏庄镇—故城县城—枣强县大营镇

62.55

衡水南部东西向干线公路,邢台市至德州市的主要通道,经过故城县、枣强县联络线

联络线

1

S333海兴—顺平

饶阳县—安平县

19

各主要干线通道及高速间的联络线

2

SLC89高速公路

深州连接线

深州市

29

3

SLH9邢衡高速公路庞家村互通连接线

桃城区

3

4

S229武邑—临清

武邑至衡水市

武邑县城—桃城区

256

5

邯港高速公路武邑东互通连接线

武邑县审坡镇

9

6

S230张坊—德州

武邑至景县段

武邑县城—景县县城

39

7

SLY9大广高速

公路衡水湖连接线

枣强县肖张镇—滨湖新区

8

8

S226韩庄至故城

景县龙华镇—故城县城

28.8

9

SLH2衡德高速

公路故城支线机场连接线

故城县里老乡—

景县青兰乡

117

合计

预计到“十四五”末,普通干线总里程将达到1200公里以上

 

 

注:()内为重复里程。

专栏4  “十四五”期间普通干线公路规划建

         设任务

 

结转“十三五”续建项目3个,总里程125.5公里,其中“十四五”结转总投资约19.66亿元,完成G338安平段、G307剩余投资,重点推进国道G339滨州港—榆林公路冀州段(主城区南环)项目建设;

计划新开工项目5个,总里程73.6公里,总投资约27.9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约17亿元,重点推进省道S333海兴—顺平公路(安平县及饶阳县)、省道S538富镇—阜城公路、省道S236温仁—北漳淮公路(安平县)等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储备国道项目5个,总里程87.5公里,总投资约35.2亿元,后备省道项目5个,总里程128公里,总投资约38.8亿元,特别是加快推进国道G339滨州港—榆林公路(景县)、国道G240保定—台山公路(枣强县及故城县)、省道S230张坊—德州公路(武强县)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2.打造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示范网

着力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实施县乡主干道提级改造工程,畅通县乡主通道,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完善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三化”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安全水平、畅达水平、服务水平“三提升”。“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四好农村路”2100公里以上,投资30亿元以上,构建联通城乡、进村入户、舒适畅行的农村公路网。

3.打造普惠均等的全域公交网

畅通城乡交通连接,鼓励城市公交向乡镇延伸,推动全域公交,不断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向城乡公交一体化迈进步伐。

优化城市公交线路。落实《衡水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方案》要求,以市主城区为中心外延20公里覆盖范围内的乡镇为重要节点,延伸城市公交线网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科学增加定制公交、大站快速公交、城市微循环公交,解决乘客“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倡导绿色出行,努力扩大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

大力发展镇村公交。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均等化发展,大力发展城乡、镇村公交,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加密镇乡公交线路,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实现“城市、城乡、镇村”全域公交。“十四五”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达到90%

规划构建快速公交系统。随着城市发展及雄商高铁衡水南站的建设,加快推进石济客专衡水北站至冀州区的快速路,全长约30.4公里,并以此为基础,谋划武邑—衡水高新区—衡水北站—衡水站—衡水南站—滨湖新区—冀州区—枣强快速公交系统,提升组团城市运行效率。

积极开展智能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4.打造科学合理的市主城区环线网

为服务衡水市组团发展格局,提升市主城区环境质量,打造过境绕城道路,拓展市主城区普通干线公路环线,形成“两环布局”。

“一环”已经形成,位于市中心城区。“二环”规划由G106(东环已形成)、S236(保衡线南延为西环,尚未形成)、G339(原郑昔线改线为南环,正在建设)及S337(现衡井线为北环已建成)组成,全长约120公里,外环形成后将极大减轻市主城区过境交通压力。

5.打造支撑有力的雄安衡水协作区路网

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抢抓雄安新区建设机遇,规划建设雄安衡水协作区交通路网,打造新的交通发展增长极。围绕近期“雄安建设、衡水配套”和远期“雄安研发、衡水制造”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衡水产业集聚、协同发展新优势,规划实施“五横五纵”区域干线公路网。

“五横”,即横一:S333海兴至顺平公路,横二:G338海兴至天峻公路,横三:S335留楚至九门公路,横四:G1811黄石高速,横五:G307山丹至黄骅公路。“五纵”,即纵一:G240保定至台山公路,纵二:G45大广高速,纵三:S333SLC9(石黄高速深州东出口连接线),纵四:S236温仁至北漳淮公路,纵五:S237大子文至边马公路。

在现有G45大广高速公路快捷通道基础上,规划形成一条新的普通干线公路快速通道,即S236(冀州至安平)—G338S333—蠡县—安新—容城通道。重点建设S333安平段和饶阳段,推进S236前磨头至G339段等项目。

6.打造舒适和谐的交通旅游融合网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风光、文化遗存、田园风情等元素相结合,打造高品质生态廊道。结合《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进一步完善“快旅、慢游、多联”路网布局,加强旅游码头与干线公路、快速铁路、机场衔接,打通运河重要节点与干线公路及周边重要景区的连接道路,并逐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大运河区域旅游交通体验,优化旅游交通服务,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

助力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对环湖干线公路环境风貌进行综合规划提升,打造环湖国、省干线绿色廊道,完善景区外部旅游专用交通标识标牌,开通公交旅游专线。强化交通网快旅漫游功能,支持红色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微旅游线路。

7.打造高效安畅的联程运输网

加强旅客联程服务设施建设。以雄商高铁建设为契机,结合衡水南站规划,打造衡水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各种客运方式无缝衔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及建设;结合城镇规划布局,优化客运站设置,改造衡水北站公交枢纽站,加强公交停保场、公交首末站、微型枢纽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客运综合体,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网络客运、定制客运等。

提高联程服务水平,增大客流吸引力。积极发展公铁、空铁、公空等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推进联运接续便捷化,有序推动重点枢纽内各方式安检互认,大力发展“行李直挂”“徒手旅行”等服务,推进行李联程托运“一站到底”;规范发展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交通出行方式。

专栏5  “十四五”期间客运服务设施规划建

        设任务

 

综合客运枢纽:协调推进衡水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及武邑县、饶阳县、枣强县、景县和武强县等二级客运站前期及建设工作。

城市公交枢纽站、首末站:规划建设公交枢纽东站、高铁南站公交枢纽站、滨湖新区公交枢纽站、衡水高新区北区公交枢纽站、冀州

区公交枢纽站等5处公交枢纽站,并按照市政府《关于〈衡水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衡政字〔201734号)不断完善公交首末站。

 

(三)推进京南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更好服务扩大内需和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构筑重点物流园区体系、运输结构调整体系、现代物流链体系、现代邮政快递综合服务体系、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着力打造京南现代物流基地,强力支撑扩大内需、产业转型升级。

1.加快构筑重点物流园区体系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深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精心布局现代物流产业,加快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基地、公路站场等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同步建设邮政、快递功能区,加快实现货运“无缝衔接”。构建“一核、两轴、多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集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大数据中心、保税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专栏6  “十四五”期间综合货运枢纽规划建

        设任务

 

综合货运枢纽:推进衡水国际陆港综合货运枢纽、衡东综合物流园、枣强菜鸟物流园、枣强九号仓等项目建设和升级扩建。

 

2.加快构筑运输结构调整体系

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加快发展公铁联运,提高铁路承担大宗货物的运输量,构建高效货运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大型工矿企业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格局,推动全市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以及新建大型物流园区修建铁路专用线。

推动货运组织模式创新。促进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及联运装备应用,加快甩挂车、厢式货车、集装箱车辆和其他多式联运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专用载运机具等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效应,统筹建设市域指挥、调度平台。把握市域平台车货匹配、货路匹配主导权,引导企业走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

3.加快构筑现代物流链体系

提升专业物流服务能力。推动专业物流创新发展,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强化冷藏保温车运输管理,完善冷链运输标准规范。优化城市末端快递配送中心布局,推进城市社区和村镇终端集货配送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末端投递。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抓好武强县、故城县、武邑县、安平县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完善储备调运制度,加快建立市、县两级应急物流体系。

鼓励“互联网+高效物流”等业态创新,加快物流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货物在途状态查询、运输价格查询、车货动态匹配、集装箱定位跟踪等综合信息服务,推动跨部门、跨运输方式、跨区域物流相关信息开放共享。

4.加快构筑现代邮政快递综合服务体系

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整合发展,加强邮政设施建设,支持在大型车站、机场等新建交通枢纽配套建设邮件快件接驳场所,支持县级公路客货运站拓展建设邮政快递作业设施。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市现代邮政快递综合服务体系,行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邮政快递网络覆盖城乡,国内寄递更加高效快捷,跨境寄递更加通达顺畅,将衡水打造成京南快递集散功能支撑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先行区、农村快递电商协同发展示范区。

5.加快构筑产业物流融合发展体系

推动产业物流融合发展。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经营性项目系统性规划、一体化开发,健全工业园区、开发区交通网络。加强与产业集聚区的衔接,增强生产物流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制造业柔性生产、敏捷制造的能力,推动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资源,推广“多站合一”物流节点建设,加快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供直销等经营模式。推进物流服务城乡均等化,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加速物流网络下沉至乡村。积极推动武邑县等创建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四)推进交通运输高品质发展,更好服务建设“六个新衡水”

加快推进质量交通、智能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文明交通、法治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行业高品质发展,更好服务建设“六个新衡水”。

1.推进质量交通建设

服务质量强市建设,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全面践行全寿命理念,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科学决策、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及过程监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工合格率100%,竣工优良率100%,重大项目争取“安济杯”;大力推进养护管理现代化,强化预防性养护,普通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运输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2.推进智能交通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装备、标准、信息与管理的有机衔接,提高交通运输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配合做好全省交通信息运行协调与应急平台建设;全力推进衡水市综合运输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监管平台与智慧公交平台建设联网,进而推进以“两客一危”为核心的运输服务健康发展。发展智能化出行服务模式,积极推行运用电子客票、二维码、生物识别信息等新媒介,促进交通、旅游等各类信息充分开放共享;打造全程数字化物流网络,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交通+电商”等业态创新。推进交通一卡通向县城和重要乡镇延伸;持续提高高速公路ETC系统覆盖率,推进标准厢式货车使用ETC系统;推进业务单证电子化;推进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作,提高车辆通行便利性。

3.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全员责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标准化体系、诚信体系。加强对铁路、公路等重点路段、综合枢纽、“两客一危”运输等运行检测;加强对重点领域和环节安全治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对网约车、道路客运、危险货物运输、超载限载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安全管控;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监测预警,做好交通运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数据资源保护。

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改善普通干线公路穿城镇路段、平面交叉路口通行条件,大力推进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实现普通公路四五类桥梁处治不跨年。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强化货运源头管控,继续加强信用治超,严格落实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货运车辆检测超限超载率分别控制在0.5%2%以下,农村公路超限超载得到基本遏制,道路运行安全和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4.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注重避让生态环境敏感点,注重交通与自然环境、生态间的协调、和谐,在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集约利用土地、线位、桥位、空域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生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和管理全过程;抓好公路“绿美廊道”建设和农村公路“田路分家”;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装备,鼓励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使用,进一步完善充电、加气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5.推进文明交通建设

强化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两路”精神为代表的交通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做好交通系统先进典型宣传。全方位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法制素养、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维护交通环境,爱护交通设施,构建文明礼让、扶弱向善、和谐有序、美好可持续的人文交通环境。传承、发掘、发扬衡水交通行业优秀的文化传统,讲好衡水交通故事,推动运河交通文化创新发展。

6.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加强法治交通建设。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统一执法规范和标准,做到依法检查、处罚、强制。健全交通运输依法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全面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扩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

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推进信用信息全领域覆盖、规范化收集、系统化共享、规模化应用。加强事前信用监管,运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优化行政许可。聚焦工程建设、道路运输等领域,加强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四、规划效果评估

(一)融入国、省运输大通道效果显著

“十四五”末,随着石衡沧港城际衡水段,邯港高速公路衡水段,以及饶阳通用机场等项目建成,我市铁路里程达到625公里,“两纵、四横”铁路网进一步形成;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22公里,“一环、两纵、三横”高速网初步形成,通用机场个数增至2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的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京藏走廊以及《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立的京九通道、青银通道在我市实现畅通,衡水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二)城乡交通融合网络进一步完善

“十四五”末,随着G307G339S337等一批重点国省干线项目建成及农村公路2000公里改造完成,我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4400公里,公路密度将达到163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此外,市主城区环线、雄安衡水协作区路网、城乡客运一体化及交旅融合等项目的实施建设,将使城乡融合交通网进一步完善,“交通+产业”“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彰显。

(三)京南现代物流基地初步建成

“十四五”末,随着衡水国际陆港、衡东物流园、菜鸟物流园、枣强九号仓、安平聚成等一批高标准物流园区建设、运输结构调整深化,物流链现代化水平将显著提高,邮政快递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加上衡水“东出西联、承南接北”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公、铁、空”综合运输网络的日趋完善,将初步形成实力更强、效率更高、品质更优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体系,京南现代物流基地初步建成,为融入雄安新区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交通运输品质进入新阶段

“十四五”末,衡水市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快速通道不畅、路网等级偏低、交通枢纽建设滞后、交通方式衔接度不高、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不健全、智能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将逐步成为历史。全方位、多层次、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运输格局将逐步形成,集质量、智能、平安、绿色、文明、法治于一体的交通运输体系将逐步完善,必将为服务建设“六个新衡水”、开创衡水人民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约470亿元。其中,我市直接投资公路重点项目建设投资约189亿元,包含高速公路投资约114亿元(邯港高速衡水段约69亿元、衡德高速改扩建约45亿元),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投资约37亿元,农村公路投资30亿元以上,公路养护投资约5亿元,场站建设投资约3亿元;其他重点交通项目投资约281亿元,包含京雄商高速铁路衡水段投资约140亿元,石衡沧港城际铁路衡水段投资约115亿元,石衡高速公路衡水段投资约26亿元。(注:规划中具体实施项目和投资以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等上级部门具体下达投资计划为准)

五、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能源等资源,充分考虑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规划与国家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规划衔接一致,与上级行业规划及本市总体发展规划等相协调,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符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关要求。规划实施后,衡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得以构建,通行能力得以增强,客货运输通畅,可缓解交通压力并实现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但规划建设项目也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二)预防和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鼓励利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改扩建,减少土地占用。优化设计方案,降低交通建设对植被、河流的污染和破坏;鼓励交通基础设施新改建、大中修项目全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推行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切实落实施工期治污和生态保护措施;运营期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污染物须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定项目建设执行水土保持方案,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做好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优化项目线位选址,避绕各类生态敏感保护目标、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洪灾易发区。建立区域环境风险一体化应急调度机制,完善环境风险事故应急能力。

加强环境管理,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项目前期论证和环保准入。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重点项目做好与专项规划及规划环评的联动对接。规范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建立与国家环境监测网有效衔接的区域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职能分工,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加强保障规划项目落实的机制研究,强化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估,切实保证规划实施。规划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推进各部门协同联动,确保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

(二)加强政策支持。做好与部、省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对接,争取将更多重点交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土地等政策支持;加大市、县政策保障力度,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与交通发展政策协同;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及周边土地、产业、园区等综合开发,规范有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应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领域项目建设和运营;落实各级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并保障交通建设资金专项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法合规使用新增政府债券支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在用地计划、供地方式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前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切实保障交通建设用地。

(三)加强人才保障。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打造适应交通强国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方式,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进交通运输高端智库建设,强化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水平和专业化能力。

(四)加强执行评估。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复,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做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等工作,强化对预期性、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综合考核和结果运用。


附表1.docx附表2.docx附表3.docx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