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您当前的位置: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日期:2018-01-26  16:34:21 来源:政府公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衡政办字〔201751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水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衡水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61

(此件公开发布)


衡水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家运动休闲城市创建,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字?2016?20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为总目标,全面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全面加强与京津的交流合作,助推衡水市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多措并举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技、保险、健康、养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条件。

二、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体育产业增速快于同期全市GDP增速和全省体育产业平均增速,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建立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装备制造、冰雪运动、足球运动为主导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20亿元,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十三五期间,体育彩票销售额累计达到12亿元。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日益丰富。涌现出一批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打造1-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

产业基础持续强化。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0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消费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完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开发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场馆服务等潜力产业,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体育组织、品牌赛事和健身品牌。积极承接京津冀体育制造业转移,培育、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企业。

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全市体育资源分布,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优化各县市区体育产业发展分工与协作,加快打造平台,促进集聚发展,推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良性互动的一核引领,一心驱动,四区串联,多点支撑空间新格局。

一核引领:衡水湖区域。发挥衡水湖独特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衡水湖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布局,加快衡水湖大型国际赛事规划筹备,支持水陆空体育联动,大力开展游泳、划船、环湖马拉松、自行车、空中航模等健身项目和赛事活动,结合园博园、特色小镇、万亩森林公园等积极开展体育旅游。构建集大众健身、竞技体育、自然体验、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积极打造衡水湖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衡水湖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一心驱动:奥林匹克中心。围绕引进大型赛事发展战略,加快体育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开发大型场馆设施利用率,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带动全市竞赛表演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大力推动体育会展、体育培训等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区串联: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工业新区。发挥主城区产业基础好、体育场馆多、群众消费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健身业、小型竞赛表演业和场馆服务、体育培训、文化创意等产业,逐步打造都市体育产业区。

多点支撑:培育体育产业更多新的增长点。依托枣强县、武邑县、深州市、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以及中心镇等节点,结合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重点开发区,统筹特色资源、产业优势和体育传统,培育和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辐射带动广泛的体育产业集群、基地和园区,着力打造一批体育特色突出、产业基础良好、融合发展潜力大的体育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运动休闲基地等。

(二)适应健身需求趋势,重点发展健身休闲业

发展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加快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空竹、游泳、徒步、路跑、骑行、棋牌、台球、钓鱼、体育舞蹈、广场舞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多方参与。

引导居民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增进与京津健身休闲市场衔接,促进资本、人才、技术、项目集聚,全面加强健身休闲服务设施建设。围绕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多种日常健身休闲活动,并利用节假日、全民健身日等节点组织大型健身活动,不断繁荣体育健身市场,拓展消费途径。探索体育健身消费券等健身消费新方式。

(三)打造品牌赛事,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

引进高水平赛事。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全省、全国、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注重赛城融合,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影响力较强的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打造一系列上座率高、经济效益好、影响力大的高端赛事,促进竞赛表演市场繁荣。

举办精品赛事。制定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提升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继续壮大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赛事品牌,充分发挥马拉松带动效应。大力发展衡水湖水上运动,积极谋划铁人三项、龙舟赛、环湖自行车赛等高端赛事品牌,逐步形成衡水湖高端赛事聚集效应。构建市、县市区、乡镇和行业、企业集团等多层次体育赛事活动体系。继续培育全市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特色,开发群众喜爱、观赏性强的高水平比赛,每个县市区至少形成一项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办赛,形成相对稳定、有品牌、有届次的系列赛事。

发展赛事经济。积极探索大型赛事举办模式,将赛事承办推向市场,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真正实现政府部门从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转变,实现管办分离。借助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推行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社会组织办赛新途径。加大赛事推广力度,拓展赛事广告、产品、赞助、命名收入来源,积极开发体育装备、赛事纪念品、电子体育游戏软件、赛事动漫等系列产品,发展赛事特许商品市场,不断延伸赛事产业链。

(四)普及足球运动,推动发展足球产业

加大校园足球普及力度。重点扶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到2020年,在我市现有23所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全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00所。力争到2020年,依托我市高校资源,成立1所足球学院。校园足球人口显著增加。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不低于学生总数5%的比例组织培养校园足球人口,全市经常参与活动的校园足球人口达到5万人。校园足球队伍初具规模。力争2018年各县市区都有2?3支青少年足球队伍。有计划的开展女子足球项目的建设工作,并逐步提高训练水平。

丰富足球赛事活动。完善体教联合办赛新机制,统筹举办市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四级联赛;各县市区体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足球协会要积极开展学校之间的竞赛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足球比赛;建立县、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制度,并实行赛事分级管理。加强与省体育局、省足球协会的沟通,积极申办省内外高水平足球比赛,承办高端商业足球赛事。推动举办社区、企业等各类业余足球联赛。

延伸足球产业链条。成立市级足球协会,并以足球协会为中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推动城市、社区、企业的业余足球联赛,引导鼓励业余足球队建设。鼓励足球比赛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做好赛事的宣传推广工作,力争社会资本介入支持。探索成立衡水足球产业发展公司,开展与足球相关的经营活动。大力发展足球用品、赛事冠名、广告、门票、传媒、竞猜、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拓宽足球培训渠道,支持社会力量自办或与各地、高等学校及中小学校合作共建新型足球学校。

(五)立足市情,加快发展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

瞄准高端招大引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京津和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引进高端体育装备、智慧体育装备、康体休闲体育装备项目。提升体育制造业市场竞争力,鼓励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公司落户衡水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加盟营销等新型业态,带动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发展。

创新引领做大做强。以健身器材和竞赛表演器材制造销售为突破口,在全市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企业。鼓励化工、地产、汽车、网络、科技等领域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体育装备产品。进一步提高深州毽球在国内外知名度,做大做强泰华体育机器人生产基地。依托衡水湖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活动,举办运动器材、健身设备等体育用品博览会。依托养元、汇源等优势企业,开发生产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大力发展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运动健身指导设备的研发、制造与营销。

(六)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继续培育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赛事品牌,进一步带动衡水湖体育旅游发展。延伸马拉松长跑理念,推进首届全市旅发大会、各种艺术文化节等旅游项目积极渗入马拉松元素,积极开发拓展体育运动休闲项目,打造衡水湖体育文化产业园。鼓励各地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体育主题公园、健身休闲基地、健身休闲设施,举办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和节庆活动,形成因赛兴游、以体兴游、以游促体的体育旅游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体育+康体。加强对群众健身运动的科学指导,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技能,发挥体育锻炼在预防疾病、健康理疗、改变人的亚健康状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与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合作,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疗养机构设立运动康复诊室。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群众身边的康体、康复、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机构。发挥中医在运动康复中的独特作用,鼓励健身场所提供保健咨询、理疗服务。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大力推广衡水湖马拉松体育文化,各县市区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传统特点,在全市范围形成一县一品的全民健身特色体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如形意拳交流大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戳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皇炮捶等武术文化。大力普及宣传全民健身,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体育文化精神。

(七)开发潜力产业,壮大体育产业规模

体育彩票业。遵循彩票发展规律,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拓展实体销售渠道,健全体育彩票专营和主营网络,加快推动重点乡镇、街道和城市新建小区全覆盖。加强体育彩票规范管理,提高体育彩票公信力,正确引领彩票购买社会预期,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彩票,确保体育彩票健康发展。

体育场馆服务业。加大衡水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力度,提升市内体育场馆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赛事资源和场馆运营统筹协调,提升经营水平。加快推动场馆经营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引进高水平、专业化体育场馆运营团队和人才,探索委托、联合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全市体育场馆市场化经营能力。加大场馆冠名、特许产品、广告、赞助等无形资产开发,提高场馆运营效益。

冰雪运动产业。将冰雪健身活动内容列入我市全民健身工作范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冰雪活动,积累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扩大冰雪运动人口。增加冰雪场地的建设投入,2020年末力争建成一个高标准的市级冰雪项目场地。举办冰雪运动专项健身讲座,进一步普及冰雪运动健身知识。强化冰雪运动健身指导,成立市级冰雪协会,积极推进城乡冰雪健身组织和站点建设。

体育传媒产业。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公益广告等传统媒体作用,积极采用手机APP、网络、数字媒体等新型媒体手段,扩展传媒渠道,推动体育与传媒业深度融合,对接国内外体育赛事活动,开展赛事转播、新闻评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体育会展业。支持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等在衡水创办、举办体育用品营销和主题展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主题选择、展会规划、场馆设计、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展会组织质量和水平,创办一批专业化、国际化体育会展品牌。

(八)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共体育示范区建设,除主城区外,力争有两个县市区入围全省公共体育示范区。按照《河北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落实市级五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公共滑冰馆、一个公共游泳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和县级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或公共滑冰馆、公共游泳馆)。围绕篮球城市创建、衡水湖健步道、滏阳河、休闲广场健身圈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进体育生活化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设,努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项目,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组织开展多种日常健身休闲活动,积极开发和引进健康有益、趣味性强的健身休闲项目,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需求。通过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让群众有归属感;通过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让群众有获得感;通过服务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让群众有满足感;通过支持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让群众有成就感;通过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让群众有安全感;通过讲述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让群众有荣誉感。深入挖掘衡水湖特色、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户外运动为重点,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积极开发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航模运动,举办各类户外运动项目赛事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由市发改委、规划局、体育局、教育局、财政局、文广新局、人社局、科技局、国土局、住建局、卫计委、地税局、国税局、统计局、旅发委、金融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衡水市体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统筹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责任分工、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以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为契机,突破体育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推动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制机制,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增加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以优化体育市场环境为目标,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体育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体育企业、体育组织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引进先进经营方式、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不断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三)落实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等方面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体育产业改革发展,为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创造良好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